
岳塘融媒10月13日讯(记者 唐思雯)“以前谁能想到,咱们村靠这小小的鸡蛋,能让日子过得这么红火!”站在岳塘区昭山镇七星村和园五星农庄的生态养鸡棚前,七星村村民李大叔指着棚内的大午凤鸡,脸上满是笑意。
如今在七星村,无菌蛋不再是简单的养殖项目,而是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,让这座地处长株潭绿心的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。
走进七星村和园五星农庄,一栋矗立在鱼塘之上的绿色养殖棚格外显眼——这是农庄引进清华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科研成果打造的 “返野生立体生态循环科技养殖项目” 核心设施。
“我们和传统模式完全不一样,靠的是‘科技+生态’双驱动。”农庄负责人蔡蔡一边带领记者参观养鸡棚,一边介绍。棚内不见传统养鸡场的异味,成排的养鸡架上,3000只大午凤鸡或啄食特制饲料,或扑扇翅膀活动。“你看这饲料,是我们用百草、果蜜糖浆、鱼虾酱按比例调配的百草料,模拟鸡在野生状态下的饮食,既能提高鸡的免疫力,还能让鸡蛋的口感和营养更上一层楼。” 蔡蔡拿起一枚刚产出的无菌蛋,蛋壳洁净光滑,“我们的鸡蛋经过42项检测,完全达到零农残、零抗生素、零重金属的标准,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。”
生态养殖不仅保障了鸡蛋品质,更构建起“种养循环”的绿色链条。蔡蔡指着养殖棚下方的鱼塘解释:“鸡的排泄物会直接排入鱼塘,我们通过专用设备向水中注入氮气和氧气,培育出大量真菌藻类。这些藻类既能分解水体里的有机质,净化水质,又能成为鱼儿的天然饵料,而净化后的塘水,无需使用任何农药与化肥,还能用来浇灌周边的农作物,真正实现‘鸡-鱼-菜’绿色生态立体循环的新型农业种养模式。”
产业发展的红利,最直接体现在村民的生活变化上。目前,和园五星农庄已流转周边15户村民近300亩土地和林地,带动 10余名村民实现 “家门口就业”。“我现在在农庄负责鸡棚日常管理,每个月还缴纳社保,一个月能挣5000多块,还能照顾家里,比在外打工舒心多了。”村民张二妞一边给鸡添料,一边和记者唠起家常,言语间满是满足。
为了让“好鸡蛋”卖出“好价钱”,七星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开拓多元化销售渠道。目前,农庄产出的无菌蛋已成功打入本地优质客户群,成为华银酒店的指定食材供应商,并与江麓集团达成长期合作,保障企业员工的蛋品需求。同时,还进驻广电莲城荟超市、湘潭供销社等零售终端,通过线下专柜触达千家万户。凭借高品质的产品和稳定的供货能力,七星村的无菌蛋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,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持续增长的订单。
如今,无菌蛋产业还成了七星村发展乡村旅游的 “新名片”。每到周末和节假日,不少游客专程来到农庄,参观生态养鸡棚、了解无菌蛋生产流程,还能采摘用塘水浇灌的有机蔬菜,体验田园生活。“带孩子来这里能亲近自然,每次都会买几盒无菌蛋,回家给孩子做辅食,吃得放心。”来自长沙的游客周女士说。
从生态养殖到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,从带动就业到助力乡村旅游,七星村的无菌蛋产业正以“小鸡蛋”撬动“大发展”。看着不断壮大的产业,农庄负责人蔡蔡对未来充满期待,“下一步我们要充分用好手中资源,通过考察学习,将既能保护好绿心生态环境,又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农业发展项目引进来,带动更多村民增收,让七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!”
责编:陶妞
来源:岳塘新闻网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“面包妈妈”黄文韬:身残志坚勇闯创业路 用双手揉出生活的甜
老细屋里&崔老板蟹钳:强特色、优服务、树标杆,推动“吃在湘潭”品牌火起来
书香岳塘:畅游书籍的海洋——小谷吖循环书仓
禁烧秸秆护生态 巧用废料变资源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法华山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山市晴岚
“我爱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记忆”文化打卡点:昭潭
下载APP
分享到